人类是依靠模型来认知世界的。面对区块链这个新物种,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模型得到广泛验证,大部分人还在盲人摸象。没有模型辅助的思考,不仅低效,还会经常误判。这篇文章介绍了一种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 token 的思维工具。橙皮书将这份内容做了汉化翻译(包括图片),推荐看完之后可以和英文版的进行对比,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代币的不同类型。
介绍
在我们正式开始学习这套思维框架之前,我先来做一些技术和流程上的简单介绍。
为了开发这套思维框架,我们把网上已经有的对 token 的讨论和研究都看了一遍。很多聪明人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和想法,这些对我们开发这套思维框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我们选择哪些术语去表达相关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启发。在文末,你可以找到这一系列我们参考过的文章和作者。感谢他们的贡献。
现在这套框架还处于 1.0 版本。这个东西的术语叫 Token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token 的分类框架,说白了就是是一种思考模型和分类方法,英文简称 TCF 。区块链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新的 token 应用方法的出现。因此,我们更倾向于把这套框架当作一个不断进化的 live 版本。它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地自我完善。我们会在网站上保存最新的版本。
另外,为了使这件事做得更好,我们希望这套分类框架能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因此,我们发布的时候版权信息署名的是 Creative Commons BY-NC-SA 协议。我们希望这套框架能持续迭代下去,有不同的人来完善它,作出自己的贡献。
你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考察 token。在我们一开始研究这套框架的时候,我们很快就意识到,如果这套框架要具备实用价值的话,那么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多找出一些具备代表性的的维度来衡量 token。 在浏览大量的参考文献和大量的白皮书之后,我们找出了 5 个最重要的维度:目的、功能、法律性质、潜在价值、技术层面。
1、目的:某个 token 的目的是什么?它是被设计出来干嘛的?这个维度用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把 token 错误地理解成简单的货币。token 显然可以被当作一种货币,但更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把 token 叫做 token,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支持某个特定网络、激励网络成长(也叫 network token)的方式,或者,它提供了一种对某个实体或资产的投资方法(也叫投资 token,investment token)。
2、功能:效用型 token(utility token)这个说法很多人应该都很熟悉了,但其实它包括很多不同的类型。当你去看不同的 token 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都为 token 持有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但从一个更抽象的角度来说,主要分为两个大类:1、持有 token 就能获得接入某个网络的权限或者获得某项数字服务(应用 token,英文叫usage tokens);2、让 token 持有者可以活跃地为系统做出贡献(工作类 token,英文叫 work tokens)。当然,有的 token 这两方面的功能都有,是混合型的 token (hybrid tokens) ,有的 token 则任何一种功能都不具备。
3、法律属性:法律这个角度和目前的情况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这个维度现阶段是不可或缺的,但具体的内容在接下来这一阶段应该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因为现在政策方面的变化很不稳定,随着监管的完善,后面应该会出现越来越多相关的文件和条例。而且,每个地区的政策都不太一样。现在很多地区大致上是这样:如果一个 token 不是功能 token ——比如它不是一种获得某种功能和某项数字服务的方式——或者也不是单纯的数字货币,那么就会被监管部门分类到“证券类 token ”(security token)上。在某些地区,比如德国,对加密货币的定义也有不同,我们在大量调查中发现可以被归纳成两大类,原因是很多法律框架其实是在区块链兴起之前就已经建立好的,而且很多还没来得及更新(非法律建议~)。
4、潜在价值:大部分的 token 都被设计成具备货币化的价值。但每个 token 价值的来源都大不相同。有的 token 的价值来源于 IOUs ,和真实世界资产绑定在一起 (asset-backed tokens)。还有的一些 token 是类似像股票那样,它的价值和发行主体的商业成果绑定在一起,类似利润分红。这类 token 在大部分地区是被监管机构当作证劵来处理的。最后,还有一类 token 是跟网络的价值绑定在一起的,没有中心化的实体企业 (network value tokens)。最后这种类型的 token 是人们最难以理解的,但同时也是最有意思的。
5、技术层面:token 可以在区块链系统里不同的技术栈里进行应用。具体是在哪个技术层面应用这个 token 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在区块链底层技术上应用的话,就是原生的 token (blockchain-native tokens);也有一部分 token 是属于加密经济学这个在区块链底层技术上更上一层的应用,这种就是非原生的协议层 token (non-native protocol tokens)。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在应用层上的 token (DApp tokens)。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维度都是可以进行补充的。绝大多数的 token 都能用这 5 种维度进行评估。如果你仔细考察下这些 token 的原型,很容易发现,在不同类型的 token 里,他们彼此之间存在强相关的联系。
在任何一个维度里,我们都挑选出了不少 token。我们把这些 token 共同的特征都归纳出来了,附上相关的例子。你可以从下面这张图看出来。
像这种颗粒度的框架,可以让我们对某个给定的 token 进行更高维度的、更精确的评估。为了让这个框架更实用,我们挑选了几个 token,然后用这套框架的方法试着把它们分类了下,如下图:
从第一张图你可以看出,Augur 的 REP 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非原生的协议层的”、“网络价值”、“工作类”的 token(
Non-native-protocol-Network-Network-value-Work token),它可以被分到功能性 token 里面。
我们就先示范到这里。如果你对这套框架真的很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试着用这套框架对以太坊进行分类。
在我们对大量千奇百怪的 token 进行分析和分类后,我们发现了一些固定重复的模式(一点也不奇怪)。就像我之前说的,很多不同类型的 token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系。举个例子,很多网络 token(这里指的是“目的”维度上的network tokens)同时也会是网络价值 token(network value tokens)。它们的价值和它们所使用的网络的价值绑定在一起。类似地,投资类 token(investment token)基本上不会是网络价值 token(network value tokens),更多时候是像资产和股票证券那样运作。我们从这些模式里推导、衍生出了一些原型(archetypes)。
每种原型都用一种图标来表示。这些图标在上面的图表里也出现过,每种 token 类型旁边都有一个不同的原型。下面这张图展示了每个原型具体的含义和介绍:
我们认为 TCF 对不同类型的 token 进行更清楚更明确的分类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也要注意,仅仅只是通过 TCF 来分析一个 token 肯定也是不够的。
token 无法孤立地存在。它是分布式账本系统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建立起一个动态的加密经济体系是至关重要的。token 的层面,只是这个系统三个层面中的一个。另外两个层面是治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它们又通过 token 连接到一起。下面这个模型我就不仔细讲了,这套模型真正的价值会在未来随着时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