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BCH第三次硬分叉来了!

2
okx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小编:记得关注哦!

“密码货币要想成为世界货币,就要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中本聪创立的框架可能不够用了。”

BCH将于11月15日开始第三次硬分叉升级,但本次分叉的升级方案在社区内出现了严重分歧。本次分叉带来的是糖果还是危机?和上一次分叉有何不同?算力战争又是怎么一回事?网易区块链特邀刘昌用和姜和平为我们带来了此次分叉相关问题的独家解析。

嘉宾简介

刘昌用:知密大学发起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区块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区块链资深科普学者,BCH早期推动者,巴比特、链得得、火星财经、币看K站专栏作者,2013年起从事密码货币与区块链经济问题研究、科普与咨询。

姜和平:区块链技术爱好者,BCH资深开发者,BCH社区哥白尼项目核心开发者。

BCH.club负责人王宏利,闪电智能CEO廖翔,币印矿池联合创始人朱砝等也参与了话题讨论。

以下为讨论实录,略有删改。

1

前情提要

网易区块链:2017年8月1日是BCH的诞生日,BCH诞生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诞生这一年多以来,有哪些进展和成果?

刘昌用:背景有点远,是比特币的扩容之争导致了BCH的出现。

比特币系统运行早期,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参与,也为了防止攻击导致网络超载的风险,中本聪对区块的大小进行了1M的限制,建议等交易量足够多时再扩容。中本聪2010年底隐退,将开发工作托付给Gavin。2015年5月区块实际容量达到400k左右,并仍在快速增长中,Gavin开始全力推进扩容。

扩容本来被认为是跟“孩子长高了,要添新衣服”一样简单的事情,但遭到核心开发团队的其他几名成员的坚决抵制,他们认为更大的区块使得普通人电脑很难运行全节点,造成系统的中心化,难以抗政府审查。2016年5月由于Gavin公开支持Craig S. Wright(简称CSW)对自己是中本聪的声明,但Wright却未能拿出证明自己身份的签名,Gavin在社区身败名裂,黯然退出核心开发团队(即Bitcoin Core,简称Core)。

2016年7月1M的区块满了,出现了拥堵和高手续费,几乎所有人都急了,而Core根本没有扩容意愿,只是设计了更复杂和长期的扩容方案:隔离见证+闪电网络方案。

这个图是比特币每月交易区块大小的中位数,2016年7月之前总体上是快速上涨的,2016年7月之后基本持平了。

2016年12月我发布了文章《扩容之争:比特币的政治与经济前景》(
https://www.8btc.com/article/113497)从技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多个层次分析了扩容之争,认为发展理念和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分歧,这种分歧可以通过分叉(即分为两个长期并存的链)来解决。跟自然界的进化和市场竞争一样,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应该通过分叉实现演进。始终保持一致的去中心化系统是不可能存在的。

尽管社区先后达成了扩大区块容量的纽约共识和香港共识,但在Core的坚持下,比特币最终没能实现扩容。2017年8月1日坚决主张区块扩容的人,包括我,赶在Core的隔离见证实施之前分叉形成了8M区块的比特币现金(BCH)。经过3个月的算力波动,11月1号调整了区块难度调整规则,BCH趋于稳定,在密码货币中保持了市值第四。

BCH稳定运行之后,越来越多比特币的支持者认为BCH更符合中本聪建立全球点对点现金系统的初衷,转向支持BCH,代表性人物包括最早的比特币天使投资人,被称为比特币耶稣的Roger Ver,还有中本聪信任的Gavin,以及曾经自称中本聪的Craig Wright。他们进入以后,BCH社区更加多元化。各大交易所陆续支持了BCH,从事支付的服务商,如bitpay、openbazaar主动接入bch,因为btc确实费用太高了。世界各地接受BCH支付的商家越来越多。为bch开发周边应用的团队也越来越多。总体上,以前支付市场被btc高手续费和拥堵挤出的需求,先是进入了以太币和莱特币,BCH诞生后逐渐回到BCH的生态。

想了解上次导致BCH诞生的过程,可以看我上面的文章,《扩容之争:比特币的政治与经济前景》(
https://www.8btc.com/article/113497)。还有一篇是太阳谷在知乎上的文章:《比特币扩容纷争:双链的诞生》(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930715)。太阳谷这篇偏重描述经过,我的那篇偏重分析原因。

姜和平:主要是发展理念的不一致,昌用老师讲的很详细了。

朱砝:“2016年7月1M的区块满了,出现了拥堵和高手续费,几乎所有人都急了,而Core根本没有扩容意愿,只是设计了更复杂和长期的扩容方案:隔离见证+闪电网络方案。” 这是民科结论吧?

刘昌用:为什么呢?这其中的问题是比较复杂,但还不至于民科。1M满了,交易挤压多了,拥堵和高手续费是必然的。纽约共识和香港共识后80%以上算力支持扩容,这也是事实。隔离见证在区块满了一年后才上线,上线一年也仅仅扩容了30%左右,闪电网络至今也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这应该都是试试吧。@朱砝

朱砝:“扩容本来被认为是跟“孩子长高了,要添新衣服”一样简单的事情” 这不是民科?

刘昌用:比喻是为了说明问题,这怎么会是民科。区块满了,扩大一下容纳更多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必须要1M呢?2M为什么不行?如果越小越好,为什么不0.1M?

王宏利:我就知道,BCH相关的科普,一定会跟BTC有理念上冲突。

朱砝:大家都是有逻辑的人,何必打比喻?

刘昌用:比喻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式。如果想让语言完全符合事实的话,人类是没有办法发展的。实际上任何科学都不过是一种假说,是暂时能够解释现象的。一个比喻能让大家理解的话最好,理解不了在换一种方式就行了。

王宏利:@朱砝朱总,关于BTC和BCH的理念已经争论太久了,这次还是把注意力放在BSV上吧。

朱砝:@王宏利 也是,过气话题

刘昌用:我是作科普的,就是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让人理解复杂的问题。而不是让问题越来越复杂。

朱砝:我是觉得,大家坚信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天经地义。但是不要说别人不好啊。

你这样搞,我就很同情core,虽然我不知道core是谁。我持有BTC,你要说BTC不好,我有点着急。

刘昌用:实际上,我的观点是连续的,有了前面的扩容之争的理解,才有了对bch的支持,才有了对现在bch内战的判断。确实不是为了诋毁core。

朱砝:理解分歧。

刘昌用:@朱砝 理解,我尽量克制。我对core也是有些情绪,如果不是core,我就不用费神写文章,躺着挣钱就行了。

网易区块链:两位老师老师可否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硬分叉?

姜和平:硬分叉和软分叉用术语解释起来比较枯燥,我大概打个比喻。

类似会计记账方法有变化,如果新的账本老会计也能看懂,就叫软分叉;如果新的账本老会计看不懂,就叫硬分叉。硬分叉升级软件时,网络里所有的节点都必须升级成新版本软件,类似让所有老会计都必须学习新知识变成新会计才行,本质上是一种软件升级方式。

刘昌用:这个比喻很好。

word的升级也会有这种情况,比如说大部分升级老的word文档都可以打开,这就是软分叉升级。有一次升级后老版本的word文档打不开了,这相当于硬分叉了。

区块链软分叉的话,新的版本记出来的新区块,老的版本依然认识,可以链接到链上去。但硬分叉的话,就不行了,新版本记得区块老版本不认,老版本的区块链新版本不认。所以如果老版本不升级,新老版本记出来的区块链就分叉了。

比如说去年11月份BCH硬分叉升级,修改了难度调整规则,有一个矿池闷头自己挖矿,没听说消息,还运行了老版本,出了6个块,结果别人都在用新版本挖矿,区块链累积了很多了,不承认这6个区块,这六个区块链就白挖了。

2

两派之争

网易区块链硬分叉是必要的嘛?本次分叉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刘昌用:本次硬分叉,跟上次本来是一样的。就是软件要升级,增加一些功能,需要大家一起更新软件。

但是这一次,Craig S Wright,也就是常说的CSW认为现在的开发团队Bitcoin ABC方向走错了,反对这次升级,并且拿出了一个自己的版本来,说ABC滚蛋,一定要用他的版本。这才有了这场战争。

需要梳理一下,常说的“分叉”有三种含义,

1. 直接的含义是一个区块链在同一个高度(也就是区块序号)上出现了两个不一样的区块,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因为网络传输有延时,有的地方挖到块了,其他地方没收到,继续挖也挖到了。这种情况,一旦大家发现了,就会及时调整,把后面跟着的区块较少的

欧易

欧易(OKX)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进群交流|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