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的加密货币市场展现了一种矛盾现象:尽管投资者活动表现不温不火,市场价格却出现了显著上涨。多数金融机构虽然对为加密货币用户提供服务持谨慎态度,但近期 ETF 的申请却标志着机构投资者在加密货币领域采纳上的重大进展。监管机构对市场风险发出了警告,并采取了相应的执法措施,然而司法部门对这种监管过度有所反制。与此同时,以太坊的升级使得质押资产能被提取,反而促进了 ETH 质押总量的增长。
在区块链平台方面,以太坊继续巩固其作为第一层(Layer 1)区块链的领导地位,并专注于发展以 Rollup 为核心的可扩展性策略。同时,Solana、Avalanche 和 Cosmos 等竞争性区块链通过各自独特的扩展战略逐步扩大了市场份额,其中 Solana 的集成化方法在年末取得显著成果。
在链上应用领域,尽管蓝筹借贷和交易协议表现稳定,但 Lido 等流动性质押提供商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DeFi 在实物资产代币化等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的发展。非同质化代币(NFT)市场经历了剧烈竞争,导致像 OpenSea 这样的平台市场份额显著下降,同时比特币网络上引入的 Ordinals 激发了 NFT 和迷因代币的增长。此外,去中心化社交协议的兴起预示着区块链应用开发的新纪元。
在这充满矛盾的一年里,区块链行业呈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创新和增长。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年中区块链行业的核心发展和主要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行业视角。
在 2023 年,以太坊继续作为基于智能合约的第一层(Layer 1)网络市场的领导者。无论是在总锁定价值(TVL)、交易量还是交易费用等方面,以太坊相较于其他基于智能合约的 Layer 1 网络,都占据了主导地位。通过观察交易费的高低,我们可以衡量用户对不同区块链网络的需求程度。显然,在 2023 年,大部分需求都集中在了以太坊网络上,这一点从其较高的交易费用中可以明显看出。
(来源:DefiLlama)
Tron 和 BNB Chain
在 2023 年,以太坊的主要竞争对手们经历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从年初到年末,Tron 的总锁定价值(TVL)增长了大约 100% ,而同期 BNB Chain 的 TVL 却下降了约 38% 。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因素和监管事件的影响。例如,Tron 的 TVL 增长主要归因于稳定币用户从 USDC 和 BUSD 转向 USDT 的趋势,而 BNB Chain 的 TVL 下降则与市场的监管政策有关。
(来源:DeFiLlama)
2023 年,随着稳定币用户从 USDC 转向 USDT,以太坊在稳定币市场中的份额有所下降,相应地,Tron 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到 2023 年 12 月,以太坊在稳定币总供应量中的份额从年初的 62.1% 降至 51.6% 。
与此同时,BNB Chain 在 2023 年面临了一系列监管问题,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诉讼。伴随着币安美元(BUSD)的暂停,BNB Chain 上的稳定币供应量持续减少。到了 11 月,围绕币安的监管问题达到高潮,导致其首席执行官赵长鹏(CZ)与美国达成认罪协议并辞职。从 2023 年初到年末,BNB 的市值下跌超过 45 亿美元。
Solana 和 Celestia
2023 年的市场热点之一,是关于两种相反的区块链扩展方案:模块化(Modularity)和集成(Integration)。Layer 1 网络的代币价市场估值反应了其生态的健康状态,我们可以通过模块化和集成式区块链代表 Celestia(TIA)和 Solana(SOL)的历史价格中观察到,模块化区块链 Celestia 在 11 月推出 TIA 代币后一个月内市值上涨约 300% ,集成式区块链 Solana(SOL)的市值在 2023 年增长了约 800% 。
(来源:CoinMarketCap)
2023 年最显著的趋势之一是 Solana 的复兴,无论是在其估值还是市场对其集成扩容方法的接受程度上。在总锁定价值(TVL)最高的智能合约协议中,Solana 因其使用定制的执行环境——Solana 虚拟机(SVM)而独树一帜,该虚拟机使网络能够并行执行交易。为了实现高吞吐量和可扩展性,同时降低用户成本,Solana 验证者必须能够与网络中的其他验证者协调完成复杂的处理任务。这得益于一系列定制技术,例如历史证明(Proof of History)同步机制和涡轮(Turbine)区块传播协议等,所有这些技术最终导致 Solana 验证者相较于其他第一层(L1)网络有更高的要求。
Sui 和 Aptos
2023 年,Solana 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集成式架构区块链之一。在过去两年里,一些采用集成架构并以低成本实现并行执行的 Layer 1 区块链开始崭露头角。其中,Aptos 和 Sui 尤为明显,这两个平台均源自 Meta 公司的 Diem 项目,并采用 Move 虚拟机作为执行环境。截至 2023 年 12 月,这两个链的总锁定价值(TVL)约为 3.77 亿美元。
特别是 Sui,在过去一年里相比 Aptos 展现出更快的增长速度,其 TVL 到 12 月底几乎是 Aptos 的两倍多。2023 年的趋势显示,集成式架构的 Layer 1 区块链可能会在智能合约平台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要想超越 EVM(以太坊虚拟机)的主导地位,这些新兴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DeFiLlama)
Cosmos 和 Avalanche
Cosmos 社区自创立以来,一直拥抱模块化的理念。在 Cosmos 生态系统中,启动新区块链比其他任何区块链生态系统都要容易,这要归功于其区块链通信(IBC)协议和 Cosmos SDK 等原生基础设施和工具。开发者可以根据其需求,自定义链的参数,比如通货膨胀率、质押解绑时间、验证者奖励、治理投票参数等。同时,IBC 协议可以实现不同的 Cosmos 链互通。
模块化区块链的固有优势是以分散的用户注意力和 Cosmos 链间流动性为代价的。虽然 IBC 允许资产在 Cosmos 链间传输,但这些资产必须通过相同的 IBC 通道。如果不是这样,这些资产仍然无法互换。例如,通过 IBC 从 Osmosis 发送到 Canto 的 ATOM 与从 Cosmos Hub 发送到 Canto 的 ATOM 是不同的。因此,在可组合性和流动性方面,Cosmos 的应用链相比于通用 Layer 1 区块链还存在一定的劣势。
2023 年,Avalanche 生态系统中的活跃子网数量持续增长,但与主要的 Avalanche C 链相比,用户活跃度仍然较低。截止年底,两个活跃的子网,DFK Chain 和 Beam 的 TVL 总额达到了约 1380 万美元。
(来源:DeFiLlama)
Avalanche 子网和新推出的 Cosmos 链在网络安全方面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在初始阶段,这些网络都需要积累足够的资金作为护城河,以防止经济型攻击。在 Avalanche 上,验证者需要以每枚 AVAX 大约 35 美元的价格质押 2000 枚 AVAX。然而,目前大多数 Avalanche 子网的验证器总数不超过 10 个。而在这些子网中,最大的是 MELD 子网,也仅拥有 16 个验证器。较少的验证器数量将有可能会影响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
随着以太坊交易需求的不断增长,其扩容问题变得越发紧迫。目前,以太坊的处理能力大约为每秒 15 笔交易(tps),这样的吞吐量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规模使用需求。这一限制可能成为以太坊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障碍。
以太坊的扩容问题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其核心难题在于所谓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在分布式网络中,这三个特性很难同时达到最优,通常只能在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增强可扩展性往往需要在去中心化或安全性上做出一定的牺牲。然而,以太坊社区对于做出这种权衡选择持谨慎态度,不愿轻易牺牲去中心化或安全性。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