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 “LUNA” 的算法稳定币,价格从 119.5 美元跌到近乎归零,引发了外界关注。
这款加密货币有“币圈茅台”之称,总市值一度超过400亿美元,但却在两天内暴跌99%,距离清零只有一步之遥。近37万投资者爆仓,血本无归。此外,尽管LUNA背后的项目方Terra输血30亿美元挽救局面,但仍无济于事。
LUNA为何崩盘?算法稳定币和以前出现的稳定币有何不同?未来还有发展的可能性吗?这场货币实验最终能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在今天的金融小百科里寻找答案吧,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5月12日,币圈大地震。素有“币圈茅台”之称的LUNA币直线下跌,跌幅逾99%,随后一路狂泻,相比起最高价119.6美元,缩水1.07亿倍,几近归零。作为虚拟货币市场排名前五的项目,LUNA币的总市值一度超过400亿美元,与平安银行相近。其崩溃血洗了整个币圈,一度导致加密货币集体大跌。市场普遍认为,此次暴跌与算法稳定币Terra USD跟美元严重脱钩有关。
Terra USD简称UST,其规模在暴跌前一度排名全球排名第三,受众极广。作为一种算法稳定币,UST原本试图通过与姊妹代币Terra(下称“LUNA”)建立套利机制保持供需平衡,结果在遭遇赎回抛售后反而双双陷入“死亡循环”,近乎崩盘。
5月8日,在UST官方即将用尽其高额利息补贴的情况下,多笔巨额交易抛售UST,导致其价格与美元脱钩。在UST迟迟没有恢复1美元的锚定价格时,恐慌情绪在市场蔓延。众人纷纷抛售UST,由此产生更多的LUNA,但此时市场中对LUNA的需求支持不足,导致其价格自由落体。
作为算法稳定币,UST通过“双币稳定”模式实现稳定,即Terra生态中的两个代币间进行相互转化和套利交易。
UST的锚定机制如下:当UST的价格大于1美元时,LUNA持有人可以随时将手中的LUNA按1美元的汇率兑换成UST并在市场中按较高价格出售。例如当UST升至1.2美元时,你可以选择购买100美元的LUNA,将其兑换成“面值”100美元的UST,然后在市场中按“市值”120美元出售,获利20美元。
通过这种方式,市场中的UST供给增加,价格逐渐回归至1美元;当UST小于1美元的时候,用户可以销毁1UST,赎回1美元的LUNA。UST试图靠这种套利机制来稳定在1美元附近。
这种稳定算法比较简单,自推出以来,LUNA在接近零抵押的情况下,关于其“庞氏骗局”和“死亡螺旋”的质疑不绝于耳。当UST大于1美元时,由于不断有人购买LUNA来套利,因此LUNA价格持续上涨,资金持续流入,UST供给持续上升,最终稳定于1美元。
可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UST价格小于1美元并且持续脱钩时,将UST铸造回LUNA并出售的套利行为就会导致LUNA价格的下跌。LUNA价格越低,销毁UST生成的LUNA数量就越多,市场中LUNA的抛压就更高,LUNA的价格就更低。而原生代币价格的不断下跌还会令UST的持有人丧失对Terra公链的信心,加剧UST抛压。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LUNA和UST双双归0。
Terra团队深知,想要组织“螺旋”,只能持续吸引资金买入UST并锁定UST的流动性。首先,Terra通过韩国第二大支付集团投资的背书,为UST设计了使用场景——消费、支付、电商等。比如,Terra与移动支付应用Chai合作,允许企业轻松实现结算交易,Chai的用户总数高达230万人。
其次,Terra还推出了合成资产协议Mirror,增加UST的金融应用。在Mirror协议中可以将UST超额抵押生成合成资产(比如谷歌、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等头部科技公司的股票),以满足那些没有办法直接投资这些资产(美股)的用户的投资需求。
最关键的是,Terra官方在2021年3月推出DeFi平台Anchor Protocol(以下简称“Anchor”),借贷协议Anchor作为“国有银行”的角色,承诺了20% 的超高活期收益率,以此吸收公众存款(以 UST 的形式)。
因此Terra实现了循环发展,在公链内自造 DeFi场景并提供补贴(Anchor为代表),塑造了稳定币需求。基于以上支付、投资、储蓄等多种使用场景,Terra建立了一个高杠杆的生态系统。短短两年时间,LUNA发展到了超过400亿美元市值,铸造发行了180亿美元UST。
但以上的逻辑在于实控方以套现或销毁LUNA的方式获得资金能够支持Anchor提供的高额补贴。高利率显然对吸引资金很有效,但缺点是成本高昂、难以持续。Anchor负债端吸收了高达20%利率的存款,其资产端必须有更高收入才能保证不亏损。
但事实恰恰相反,Anchor 借款率只有 20%左右,用户通过Anchor贷款所带来的利息和质押收入远远无法覆盖利息成本,资金一直是净流出状态。如果遭遇黑天鹅事件,该稳定币的需求萎缩或遭遇信任危机,引发市场大量抛售,则很容易陷入“死亡螺旋”。
当然,LUNA的崩盘可能有巨鲸围剿的因素存在,但总体上与算法稳定币在试图制定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时,全凭市场意愿和算法进行调控难以完备相关。
算法稳定币龙头UST的崩盘再度引发市场热议,算法稳定币模式的终局注定是“死亡螺旋”吗?算法稳定币的未来在哪里?
5月20日,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按市值计算的顶级稳定币代币排名前五分别为,USDT、USDC、BUSD、DAI、TUSD。
主流稳定币主要有三种模式:法定货币抵押的稳定币(USDT、USDC、BUSD)、加密货币抵押的稳定币(Dai等)、以及算法稳定币(UST等)。这三种模式也反映了稳定币从“链接法币世界”不断走向“加密原生铸币”的发展路径。
(一)法币抵押型稳定币
首先,稳定币诞生的背景是虚拟货币的价格暴涨暴跌,但由于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限制,交易所难以向用户提供“法币直接购买加密货币”的服务,因此催生了对拥有相对稳定价值的“稳定币”的需求。
此时第一代稳定币——法币抵押型稳定币诞生了。法币抵押型稳定币的主要特征是以法币作为底层资产,中心化机构作为承兑商,中心化机构有刚性兑付的责任。典型代表是USDT、USDC和BUSD。
其中,龙头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宣称每发行一个USDT,其银行账户中就有1美元的保证金,以此锚定美元确保稳定。根据2021年12月31日的储备报告披露,Tether的储备金并非100%现金,而是包含了现金和银行存款、国库券、商业票据和存款证、货币市场基金、反向回购票据、公司债券、基金、贵金属、担保贷款、其他投资等。
随后市场上出现了受监管的稳定币USDC和主流平台稳定币BUSD等。通过法定货币抵押的稳定币,诸如USDT等,用户实现了法币—USDT—加密资产的双向互通。
资料来源:IOBC Capital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