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知道元宇宙究竟是什么,但都知道如何用它赚钱

5
okx

元宇宙收割者已经图穷匕见

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顾翎羽

编辑 | 余乐

互联网公司楼下的咖啡馆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你只需要花20块钱在中关村的咖啡馆坐上一下午,就可以听到超过20个人在谈论元宇宙。”投资人Coco说。

自从10月30日,Facebook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meta并且宣布未来要“all in”元宇宙后,市场陷入了一种疯狂:截至11月17日收盘,东方财富元宇宙概念板块一个月时间涨幅接近40%,仅最近一周内就涨了接近10%,这还是在监管已经频繁介入的情况下。

一夜之间,币圈大佬们来了、创投圈内好像过节、科技巨头们一边面对自己惨淡的Q3财报,一边都煞有介事地谈起了“元宇宙里的未来”……各行各业都在闻风而动,据说抢人年薪已经开到了百万,甚至,连看起来最没法虚拟化的房地产,都有了“元宇宙房地产”。

投资者还在争先恐后涌入,不过,已经有“先富起来”的人准备撤退了。11月20日,A股元宇宙概念板块当日有36.53亿元资金净卖出。更早之前,包括中青宝(300052.SZ)和汤姆猫(300459.SZ)在内的元宇宙概念股的股东和高管,都有套现离场的迹象。

经济参考报的统计显示,9月以来,元宇宙概念板块的77只股票中,已有14只发布了高管或实际控制人减持计划,拟减持股数上限合计为3.57亿股。截至目前,一家减持已经完成,13家仍在进行中。

看起来,这像是又一场博傻游戏——参与者在明知已是高成本高风险时加入其中,并指望有更傻的人会最终买单。

他们能成功吗?

“几年前币圈的那批人,现在又都惦记上了元宇宙”

区块链从业者李牧告诉我,如果对最近的元宇宙热潮感到似曾相识,不用怀疑——因为连参与其中的人都很可能就是同一批。

几个月前,他的币圈朋友就开始炒卖和元宇宙相关的NFT(非同质化代币,国内普遍指虚拟艺术品)。这种花几十万美金买一幅电子图片的行为,听起来天方夜谭。更早之前,这些人卖矿机、开矿场,幸运者只靠买卖空气币就能实现财富自由。

毫无疑问,这可能是最善赌博也最敢赌博的一群人。所以,“用普通人赚钱的思维去推断他们,你就输了。哪里来钱快,他们就去哪里。哪里泡沫多,就越容易赚钱。”

仅仅最近一个月,Coco已经参加了数十场元宇宙讨论会,看过上百份相关项目计划书,“大多数项目都只是在堆砌一些不明觉厉的词。”

就连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博士林路也听说了这股不明觉厉的浪潮,她做哲学研究,本以为这样一个宏大命题一定需要哲学理论支撑,然而却并没有。她在一个科技群里提问,“元宇宙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了?”大家都笑了。

“骗人的阶段。”群友说。

相似的疯狂也在海外上演。游戏平台Roblox因为提供了一套可以让玩家自行开发并利用代币将作品出售的游戏制作软件,就在招股书中宣称,“我们不是游戏公司,我们是个元宇宙公司。”

于是,Roblox市值一下就到了450亿美元——一举超过了正处在另一个风口上的小鹏汽车。

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给了“元宇宙”一个定义,“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可提供游戏、购物、社交、学习等沉浸体验的开放虚拟世界。”不过,IDC也认为,元宇宙概念目前还在共创阶段。

没人能说清楚“元宇宙”究竟是什么,这已是共识;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利用它赚钱,这也是共识。

秘诀就在于“说不清楚”。

万能招数:卖课、带货和炒房

想知道元宇宙里有什么吗?没问题。在万物皆可培训的时代,人人离成为元宇宙专家只差一杯喜茶的钱。

罗振宇创办的得到APP推出了网课《元宇宙6讲》。截至11月18日,买了这门课的人已经超过4.5万。按一节课原价29.9元算,这门课已卖了上百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门课的主讲老师陈序,也是一位曾经的“区块链从业者”。根据页面介绍,他还是一家同时站上了两个风口的“零碳元宇宙智库”的创始人。

“内容是可以的,就是贵了点,”购买了课程的大学生小林告诉我。不过,小林仍然欣喜地把自己上了元宇宙网课的事发上了社交平台。当她知道这门课已经卖了上百万时,她认为“很荣幸。”

原本就被称为“媛宇宙”的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俨然换了“次元”。目前,在小红书上搜索元宇宙,相关的笔记已超过两万篇。

过去标着“赛博朋克”标签的虚拟偶像们又借着元宇宙的热度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她们不仅有着风格相仿的名字如Imma、luna、Gina……3D建模做出来的脸比韩国医院做出来的还要相似,日常也就是逛咖啡店、玩音乐、遛狗……可见即使到了元宇宙,人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很大不同。

因此,虚拟人完全可以带货。

在元宇宙里种草丨图源:小红书@imma

一股神秘的“元宇宙时装潮流”出现了。简单来说,就是类似我们都玩过的QQ秀,花钱买一些虚拟的服装,P在自己身上,可以用来发社交平台充分满足虚荣心。不过,这些衣服可不像QQ秀那么便宜。

一家叫做gravity the studio的服装品牌报价显示,他们的虚拟服装一套都需要数百美金,”这种服装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以数字方式出现在社交媒体照片中。”顾客在购买了衣服后按照官网要求上传照片,他们将会使用三个以上的专业软件为用户在照片上穿上他们的虚拟服装。这还不是终身服务。

虚拟人穿虚拟服装的元宇宙时装秀也有了:

元宇宙服装秀,赞助还是小米手机丨图源:小红书@JUDY

衣服尚且如此昂贵,到了元宇宙里,房子也依然紧俏。按照普遍的构想,未来实体经济都搬进了元宇宙,有好的选址才好做生意。

基于以太区块链构建的Decentraland这家公司已经有了相对成型的元宇宙世界。在这里买地可不便宜,Decentraland里面叫做“The Key”的一块地,之前被卖到了53.6万美元。

著名拍卖公司苏富比最近还在Decentraland里建起了自己的虚拟拍卖厅,就要开始拍卖虚拟收藏品了。

即便没有产品,只要跟对了风口,市场就会买单。今年9月,红人新经济公司天下秀推出自己的元宇宙平台“虹宇宙”。根据官方定义,这是一款3D版虚拟社交产品,产品以Z时代的3D虚拟星球(P-LANET)为背景,为用户构建虚拟身份、虚拟形象、虚拟空间、虚拟道具等等。

天下秀宣布要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发行35万套房屋,共分13种房型,差别之大可以参考北京从内环到燕郊:等级从高到低分为SSS、SS、S、A、B级,价格从88元到8.8元不等。

在虹宇宙里买房丨图源:天下秀官方

官方消息称,预约抢号活动上线首日,用户预约量已突破了5万人次。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3万用户注册抢购。一些稀缺的前500号及“幸运号码”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不断被炒高。有用户称,一套海岛别墅被炒到了53万。

然而,就在11月18日,天下秀公布了一封公开信,声称虹宇宙目前还处于灰度测试阶段,说白了就是还没有任何产品。仅凭借提出构想和不断释放消息,天下秀就靠“卖房”坐收上百万元。更大的威力在于资本市场,消息一出,天下秀的股价也随之大涨,公司市值两天内增加了48亿元。

泡沫里的机遇

元宇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泡沫吗?

从本质上说,并不是。

1992年,住在美国西雅图的极客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其创作的小说《雪崩》里虚构了一个和现实世界平行的三维数字空间——Metaverse。2009年,这本书进入中国,当时,Metaverse一词被翻译成“超元域”——显然不够酷,因而并没流行起来。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通信的迭代给了更多技术商业化的机会,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动能逐渐减退,每一段曾被寄予厚望的风口都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人工智能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监管挑战;虚拟现实技术在16年左右经历了雪崩式的退潮;区块链技术一直挣脱不了币圈的魔幻影响力……

疫情把世界彻底推入了另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漩涡里;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比例升至前所未有的高点,同时也前所未有地放大了人们对未来的焦虑。

此时,这些曾被认为代表未来、又被现实狠狠打过脸的技术在资本市场上被统统打包进了一个酷炫的新外壳——“元宇宙”(Metaverse),也就是最早由斯蒂芬森在《雪崩》里创造的概念。

事实上,元宇宙的设定在30年后的今天看来已经很老套了:人类只要连上一个接口,就可以进入虚拟世界,过上完全不同的人生——这在《头号玩家》里叫oasis,《黑客帝国》里叫matrix,在《夏日大作战》里叫oz……

也就是说,“元宇宙”概念的爆红,外在因素离不开疫情的时机和人类的焦虑,内在因素和其本身概念可

欧易

欧易(OKX)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进群交流|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