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第一个DeFi应用MakerDAO诞生还不到三年时间。2017年12月,全球首个DeFi应用MakerDAO上线。该应用的目标是稳定币市场,支持用户通过超额质押来生产以美元为锚定的稳定币Dai。仅半年多时间,到2018年7月,MakerDAO上的锁仓量就超过了1.5亿美元。在MakerDAO的成功案例的推动下,DeFi应用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2018年,著名DeFi应用Compound、dxdy、Uniswap、Dharmar、Augur、WBTC上线;2019年,Synthetix、DDEX、dForce、Veil、Kyber、InstaDapp上线;2020年,Loopring、Balancer、Aave相继上线,并迅速占据了DeFi应用的前几名。同年,Compound在Coinbase上市,并通过“借贷即挖矿”的方式分发了总量42%的治理代币,引发了DeFi锁仓的热潮。截止到2020年6月底,DeFi全网抵押额达到18.7亿美元。
DeFi的市值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上升。2018年1月,DeFi总锁仓量突破1亿美元;2019年6月,突破6.5亿美元;2020年2月,突破12亿美元。尽管在2020年3月经历了暴跌至5亿美元的情况,但到了7月初,DeFi总锁仓量又上涨到了18.5亿美元。虽然DeFi最近才火起来,但它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没有Compound的“借贷即挖矿”,DeFi总锁仓量的持续增长趋势仍然非常明显。与其他加密货币领域的炒作相比,DeFi更像是先有成绩后扬名的状元,而不是像某些公链那样在成绩出来之前就大肆宣扬,最后成为一地鸡毛的暴发户。目前,可以看到Compound的锁仓数量基本稳定在6亿美元,增加了5倍。
DeFi的归宿不是短期炒作后失去价值,而是追求长线价值。自诞生以来,DeFi的玩家不仅包括个人投资者,还有大户和机构。即使像Compound这样的巨头,在推出“借贷即挖矿”策略之前,其用户数量不超过1500人,但锁仓量却达到了1亿美元。其他DeFi项目也有类似情况,用户规模不大,但平均每个用户锁定的资产较多。DeFi还在探索去中心化治理,这也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点。
DeFi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加密货币自身的局限性:脱离实体和投机盛行。首先,当金融业务规模扩大时,就会涉及到合规和反洗钱问题。随着DeFi的规模变大,需要提前思考是否需要进行反洗钱,并如何做好反洗钱工作。其次,DeFi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安全问题。随着DeFi市值的增长,它引起了黑客的关注。黑客们密切关注着高价值的DeFi项目,试图从中找到机会进行攻击,盗取其中高价值的资产。
总的来说,DeFi领域正在朝着一个“有前途”的方向发展。DeFi的未来发展还是要看自身发展情况。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