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时期的银行运行规则
基础前提:
1.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分为电子货币和实物现金钞票两种形态。
2.实物现钞货币分为M0和库存现金,电子货币形态叫准备金存款。
3.活期存款(对商业银行债权凭证)被提升为了流通货币使用,经济交易可不依赖实物现钞来进行。
4. 基础货币={M0,准备金}={M0,库存现金,超额准备存款,法定准备金存款}={货币发行,准备金存款}。
5. 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存款【只有电子货币形态】},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现金业务】,超额准备金存款【IT系统清算业务】}
运行规则和规律
1.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系统提升了银行(活期)存款成为了流通货币地位,经济交易不再依赖现金钞票来进行,银行贷款不再有较大的取现需求(超准规模可以很小)。银行释放贷款只受信贷额度制约,信贷额度主要考量银行超准是否能满足准备金率的监管要求。
2.银行释放贷款的规模和速度大幅提升,令货币乘数效应可以快速极限化发展,并最终导致商行超准快速萎缩减少并出现流动性紧张而不再满足监管要求而停贷。除非央行降准或者再贷款补充商行流动性后增加信贷额度。
3.抽象的货币模型得出,银行信贷受央行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共同制约,且超准率可以很小。电子货币体系能让货币乘数效应快速发展并迅速到达极限,濒临极限后商行流动性紧张,银行信贷枯竭。央行必须要降准或者释放再贷款来应对。
4.银行体系各项存款因银行信贷释放而派生增长,流通货币供应可以超过基础货币的规模而扩张,社会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
5.银行信贷规模越大,则准备金率越走低,银行系统性的挤兑风险越大,只有金融风险暴露才会制约银行信贷并导致银行停贷,社会资金链断裂从而爆发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央行再贷款掩盖了系统性风险的危急性和紧迫性。
。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